最后更新:
概述
"定居点"就是家庭住所的环境:它对于社区的意义,就如同住房对于家庭的意义。城市安置方案支持(大小)城镇和城市中的定居点。
人类定居点源于某片领土的总体形势。它要考虑功能空间的分配,同时要平衡人口需求、资源的提供情况和分配、经济动态、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服务提供状况,并改善交通网络以及休闲娱乐空间。定居点必须在总体上满足社区的需求,并在受关注人员、合作伙伴以及所有部门的积极参与下共同进行规划。
定居点是指住户所居住的物理空间和环境,以及住户与其他住户之间的互动方式。该术语通常出现在流离失所的情况下,用于描述流离失所家庭的临时或永久性的生活安排。在这种环境中,定居点可以是规划好的营地,或收容村庄/社区中分散的住宿地、收容中心、自发组建的营地、租住房等等。
城市定居点是流离失所者在城镇或城市等聚集地中的居住点。总体规划通常根据住房、卫生、居住环境和环境等具体部门,将城镇或城市划分为按照规范加以管理的多个区域。这些区域包括住宅区、服务和基础设施,以及行政、商业和工业活动空间。
城镇土地供应有限;受关注人员通常定居在非正式地区或边缘化社区中,这些地区存在固有的问题,如交通不便、缺乏服务、缺乏卫生设施以及住房空间有限。流离失所人群可能会和城市贫民混杂起来,因此难以提供定向援助,但更重要的是,必须确保将资源提供给预期的接收者。
本节介绍了常见的城市安置方案和城市安置策略的制定情况。这需要在准备规划阶段进行分析,与利益攸关方共同确定安置方案。 应对措施应考虑到流离失所社区的能力以及城市及其社区提供的资源。在确定合适的方案之前,请确保拥有以下信息:
收容中心
各种各样的既有大楼或建筑物可以用作收容中心,如社区中心、市政厅、旅馆、体育馆、仓库、未完工的建筑物、废弃的工厂。这些设施很少适合居住,必须对其进行整修和/或升级改造,以便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只应将收容中心用作短期住所,以便有时间提供更合适的住所。
注意事项:
流离失所者可能会生活在当地家庭中间,住在当地人拥有的土地上以及房产中。收容者可能是亲戚、远亲、朋友或熟人,或者是流离失所者以前不认识的人。
注意事项:
受关注人员可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协议向当地居民租房。 向收容社区租房可以立即居住,受关注人员将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能力。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难民、境内流离失所者和回返者很容易受到不道德房东的歧视和剥削;现有的平价出租房通常不合标准;房东与房客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剥削性的。
没有法律地位的分散式自建定居点
受关注人员可能会散居在大片土地上,他们占有的土地和建筑物并未经过批准。 城市的土地、住房、服务和资源都非常有限,对于受关注人员来说,未经许可就定居在城市地区可能极其困难;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尤其是在可能会吸引流离失所者的非正式定居点和贫民窟中,流离失所者更有可能面临强迫迁离,与当地居民发生暴力冲突,承受剥削和虐待以及被剥夺权利。
当地居民可能也需要援助,例如确保资源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会承受太多负荷。 为避免与现有居民和计划发生冲突,有必要与正式和非正式当局进行充分协商。必须承认并支持传统或非正式土地保有权,以确保流离失所者获得最佳保护。
注意事项:
如果流离失所群体没有获得当地政府或人道主义团体的帮助或指导,却居住于某些地区,此时就会形成自发组建的定居点或计划外营地。此类定居点位于流离失所者没有正式居住权的土地上。这相当于在这片土地的界限内建立全新的定居点。
注意事项:
人类定居点源于某片领土的总体形势。它要考虑功能空间的分配,同时要平衡人口需求、资源的提供情况和分配、经济动态、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服务提供状况,并改善交通网络以及休闲娱乐空间。定居点必须在总体上满足社区的需求,并在受关注人员、合作伙伴以及所有部门的积极参与下共同进行规划。
定居点是指住户所居住的物理空间和环境,以及住户与其他住户之间的互动方式。该术语通常出现在流离失所的情况下,用于描述流离失所家庭的临时或永久性的生活安排。在这种环境中,定居点可以是规划好的营地,或收容村庄/社区中分散的住宿地、收容中心、自发组建的营地、租住房等等。
城市定居点是流离失所者在城镇或城市等聚集地中的居住点。总体规划通常根据住房、卫生、居住环境和环境等具体部门,将城镇或城市划分为按照规范加以管理的多个区域。这些区域包括住宅区、服务和基础设施,以及行政、商业和工业活动空间。
城镇土地供应有限;受关注人员通常定居在非正式地区或边缘化社区中,这些地区存在固有的问题,如交通不便、缺乏服务、缺乏卫生设施以及住房空间有限。流离失所人群可能会和城市贫民混杂起来,因此难以提供定向援助,但更重要的是,必须确保将资源提供给预期的接收者。
本节介绍了常见的城市安置方案和城市安置策略的制定情况。这需要在准备规划阶段进行分析,与利益攸关方共同确定安置方案。 应对措施应考虑到流离失所社区的能力以及城市及其社区提供的资源。在确定合适的方案之前,请确保拥有以下信息:
- 空间分析结果,用来描述土地的可用性、用途和适宜性。
- 评估收容地区的吸收能力和自然资源的限度。
- 水源及其容量。
- 市场评估,包括基础设施、后勤资源、存储能力、是否拥有建筑材料,以及在受影响地区建立供应链的可行性。
收容中心
各种各样的既有大楼或建筑物可以用作收容中心,如社区中心、市政厅、旅馆、体育馆、仓库、未完工的建筑物、废弃的工厂。这些设施很少适合居住,必须对其进行整修和/或升级改造,以便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只应将收容中心用作短期住所,以便有时间提供更合适的住所。
注意事项:
- 家庭和社区也许能够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现有的援助机制
- 如果建筑物已接通供水和卫生系统,则可能只需进行升级改造即可达到合格的标准。 如果建筑物状况良好,则非常节省成本,并且很容易补充御寒设备。
- 收容中心可能会人满为患;如果流离失所者在收容中心居住时间太长但缺乏隐私和独立自主,就会产生社会心理问题
- 由于人员集中,增加了安全、火灾和传播传染病的风险
流离失所者可能会生活在当地家庭中间,住在当地人拥有的土地上以及房产中。收容者可能是亲戚、远亲、朋友或熟人,或者是流离失所者以前不认识的人。
注意事项:
- 收容安排为受关注人员提供了紧急住房。
- 获得自发的社区支持可以促进自力更生、独立和归属感。 东道国人口可能只拥有有限的资源,并已经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城市地区,吸收能力可能有限,对资源的竞争可能很激烈。
- 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长期住宿在收容家庭可能导致人满为患,对收容家庭和流离失所家庭的健康和福利均造成不利影响。
- 房屋可能已经不合格;收容家庭可能需要更好的住房。
受关注人员可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协议向当地居民租房。 向收容社区租房可以立即居住,受关注人员将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能力。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难民、境内流离失所者和回返者很容易受到不道德房东的歧视和剥削;现有的平价出租房通常不合标准;房东与房客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剥削性的。
没有法律地位的分散式自建定居点
受关注人员可能会散居在大片土地上,他们占有的土地和建筑物并未经过批准。 城市的土地、住房、服务和资源都非常有限,对于受关注人员来说,未经许可就定居在城市地区可能极其困难;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尤其是在可能会吸引流离失所者的非正式定居点和贫民窟中,流离失所者更有可能面临强迫迁离,与当地居民发生暴力冲突,承受剥削和虐待以及被剥夺权利。
当地居民可能也需要援助,例如确保资源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会承受太多负荷。 为避免与现有居民和计划发生冲突,有必要与正式和非正式当局进行充分协商。必须承认并支持传统或非正式土地保有权,以确保流离失所者获得最佳保护。
注意事项:
- 在城市地区有可能找到谋生手段
- 受关注人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自主选择定居地点,并可能居住在与他们具备共同文化纽带的当地社区中
- 向受关注人员收集数据并与其沟通会很困难并且代价高昂。
- 由于担心受到驱逐或虐待,受关注人员不太可能向当局报告安全或保护方面的问题
- 如果 HLP 法律框架不充分,或者如果财产存放于非正式定居点中,没有获得国家法律认可并因而没有正式财产权,那么,达成占用财产的正式协议可能会更加困难。
如果流离失所群体没有获得当地政府或人道主义团体的帮助或指导,却居住于某些地区,此时就会形成自发组建的定居点或计划外营地。此类定居点位于流离失所者没有正式居住权的土地上。这相当于在这片土地的界限内建立全新的定居点。
注意事项:
- 城市地区的自发定居点可能会占用高风险地区的劣质土地(如山沟或山坡上)或有限的公共区域(如公共广场或公园)
- 不太可能获得足够的供水、卫生和其他基础设施。
- 需要进行评估,以便确定是否可以并且应该将人口迁移到其他定居点,例如计划好的营地,或者是否可以在收容社区中进行安排
- 如果地点合适并经过当局批准,部分自发定居点(尤其是在城市和城市周围地区)可以获得合法地位并进行改造升级。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有关自发定居策略注意事项以及管理和协助自发定居点的条目。
主要指導
保护目标
- 为受关注人员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 保护受关注人员免受各种风险,包括驱逐、剥削、虐待、人满为患、难以获得服务以及自然灾害。
- 支持自力更生,确保受关注人员过上积极和有尊严的生活。
基本原则和标准
- 定居点和住房的设计应反映受关注人员的需求、其文化习惯和能力,并且还应尽力利用现有资源并方便他们获取基础设施。
- 必须规划和实施定居点和住房干预措施,以尽可能减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预防滑坡、洪水和地震等灾害风险。
- 为确保成年和未成年男女性能够表达他们的意见,确定他们的需求并有机会协力寻求恰当的解决方案,就必须按照难民署的年龄、性别和多样性方法,以包容的态度促使受关注人员实质性参与其中。
- 获得土地是实现适当住房权的基本要素,此外还必须提供可持续和非歧视性的途径,以便他们获取对于健康、营养、安全和舒适度至关重要的设施。
- 持久的解决方案是最终目标,并应考虑适当的技术、难民和当地社区的能力建设,以及运用当地的技能、原料、技术和知识。
- 应促使难民和其他受关注人员在所有阶段积极参与与他们有关的决定。包容性方法能够促进受关注人员对方案的负责态度和接受程度,并改善住房和定居点的维护状况。它能促进沟通,并获取对于计划的成功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的信息和援助。
- 国际人权法和难民法承认每个人(包括难民)都有自由迁徙的权利。
- 应协助受关注人员自力更生,确保他们能够为东道国做出贡献,并为自己找到长期的解决方案。
- 安置政策和决定应主要取决于受关注人员的最大利益。
- 受关注人员在所有类型的定居点中都应能获得基本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供水、卫生设施、道路和基础设施、社区空间、住房、医疗、营养、教育、食品和生计。
- 定居点应为住房和相关的基本服务提供足够的空间。例如,在寄居情况下,可能难以确保住宿条件达到标准,但干预措施应旨在达到最低的国际或国家标准。
- 住房土地和财产 (HLP) 因素是规划和实施安置活动的基础。应建立机制,保护受关注人员不会因缺乏保有权保障而被迫受到驱逐、剥削或虐待。
保护风险
- 在旷日持久的情况下,若家庭容纳的人口太多,生活条件不断恶化,这可能会导致健康和社会心理问题,并可能产生诬蔑、骚扰、经济或性剥削,以及针对流离失所家庭的暴力行为。
- 在不欢迎难民的地区,收容家庭和流离失所家庭都可能成为冲突各方或周围社区报复的目标。
- 自发定居在私人或公共土地上的人员,往往会不断受到被房东或当局驱逐的威胁。如果定居点较分散并且法定保有权并不明确,则可能无法及时监测和应对骚扰和威胁。
- 长时间留在营地或收容中心可能会导致压力和紧张局势,并可能导致与收容社区以及家庭、宗族或族群之间的社会冲突和摩擦。
- 收容中心的受关注人员经常面临被房东驱逐的威胁。那些占用学校、宗教建筑和其他公共建筑的人员会承受越来越大的迁移压力。
- 种族、文化、宗教或语言各不相同的人群之间可能会诱发紧张局势。
- 在住房标准较低的地区,大量出现的优质住房会加剧与当地社区的紧张关系。
- 高人口密度会显著增加健康风险。
以上保护风险与农村和城市定居点有关。受关注人员将面临与城市环境相关的许多特定风险:
- 城市中缺少公共区域;如果受关注人员占用已经有限的公园或公共广场等公共场所,则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可能会恶化。
- 犯罪分子在城市地区可能很猖獗;在分散或集体定居点中,受关注人员可能成为犯罪目标。
- 城市环境中的经济主要基于现金;农业不存在;供水站需要付款。 获得食物、水和其他必需品也需要成本,这可能迫使受关注人员采取消极的应对机制。
- 城市中流离失所的儿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缺乏资源、对当地社区的恐惧或需要儿童补贴家庭收入可能导致儿童无法获得教育。 由于缺乏父母监督和上学机会,再加上总体贫困状况,男童和女童会尝试自食其力,因而容易沦为童工,从事性工作和进行盗窃。尤其对女孩来说,在城镇地区,她们更有可能过早发生性行为,受到性剥削或从事性工作。
- 由于家庭之间的冲突、犯罪行为、盗窃等社区问题,受关注人员可能会受到指责和谴责,尽管这些指责往往缺乏证据。辱骂或指控可能会演变为人身虐待,而受关注人员可能无法获得当局的保护。
- 住房不足会迫使家庭生活在人满为患的环境中,或者迫使他们分开。儿童可能被送走,与其他邻居同住,因而会受到忽视和虐待。
其他风险
城市地区的受关注人员往往定居于高风险区域或危险环境中,例如闲置的仓库、工厂、未完工的建筑物以及这些场所周围的地段。很有可能会接触到污染物。城市地区的受关注人员往往定居于高风险区域或危险环境中,例如闲置的仓库、工厂、未完工的建筑物以及这些场所周围的地段。很有可能会接触到污染物。
决策要点
- 城市环境中不太可能出现计划好的营地;如果没有其他解决方案,就会出现自发的难民营,其居民需要获得与计划好的难民营类似的援助。在危机开始时,建议与东道国政府协商,考虑定居点和住房的混合方案。初始战略可能包括改造闲置的公共建筑、与社区团体商量、租金支持等。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提供水和卫生服务。
- 在城镇中,租金支持可以成为可行的住房解决方案。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有关租房策略注意事项的条目。
- 确保所有利益攸关方在决策过程中都有发言权,以确定适当的安置解决方案。
- 在城镇中,住房、土地和财产 (HLP) 问题将更加复杂。法规可能难以处理此类问题。大多数城市发展迅速且较为随意,土地使用计划和条例往往已过时。例如,非正式定居点的建筑区可能仍被指定为绿化带,那些地区的住房没有获得法律认可。比普通居民相比,在这些地区为流离失所者获得土地保有权保障将同等困难,甚至更加困难。
- 请确保拥有适当的技术支持来澄清 HLP 问题和流程。在应急行动期间,可能只有非正式协议才是可能的。
- 分析安置模式、地形和资源基础,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利用现有的规划流程(在可能的情况下)并遵循最佳实践,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安置将触发的风险和漏洞。
- 确保受关注人员可以安全地进入住房和定居点并获得基本服务。
- 社区中经常存在非正式的协调、决策和援助机制。应确保所有利益攸关方都参与其中,除开当局以外,还应包括社区团体和协会。
- 在高度集权的国家,国家官员与地方官员之间的沟通可能不足。在规划应对措施时,应始终确保尊重城市官员的意见,并在实施过程中让其参与其中。
- 尽早促使发展合作伙伴参与进来,特别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适当时)世界银行。考虑如何利用流离失所者吸引的资源来推进救济和更广泛的发展目标。
- 对不同的安置解决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资源需求并确立优先事项,以确保拥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 确保拥有所需的专业技术支持,并及时部署物理规划人员。
- 向东道国政府的技术部门寻求技术支持,并确保地方当局专家参与定居点的规划事宜。
关键步骤
- 分析人口因素、人口流动、可用资源、保护问题和当地能力。调查有关流离失所的文件和社区所能提供的帮助,以及具体的需求和危险。
- 了解相关规定、法规、建筑法规、环境分析、承包商和材料供应商清单。向当地和区域的工程师和建筑师协会获取信息,以帮助确定潜在的本地合作伙伴。
- 确定能够满足流离失所者需求的合适解决方案。确定后续行动,例如:应改造升级哪些自发组建的定居点,应迁移哪些人口,是否应改善收容家庭的住所等。
- 确定受关注人员喜欢并能够提供给他们的各种住房解决方案。
- 制定住房和安置策略。
- 评估供应和后勤要求及约束条件;制定解决方案。
- 不断监测方案的影响和有效性。
管理的关键因素
- 将安置策略和潜在布局纳入准备计划流程中。
- 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系统地部署高级定居点和住房专家。
- 规划办公室提供的城市物理信息通常都已过时。确定准确绘制定居点地图所需的适当技术(开放式街道地图、无人机等),如果总体情况比测绘的准确性更重要,也可以考虑进行低技术含量的快速绘图(例如社交地图)。
- 考虑定居点和住房对策如何促进边缘化社区的当地经济。 设法了解非正规经济,以及受关注人员能够如何从事创收活动。
- 为减少土地冲突的危险,从最开始就应与地方当局的技术部门密切合作,并了解有关土地保有权、公共工程和住房的地方法规。
- 制立并采用质量保证措施,其中可能包括最佳实践培训,以便培养能力。
- 确定自然灾害(例如洪水、山体滑坡、飓风)。如果有可能发生地震,即使设计简单的住房也应寻求专业的技术建议。
- 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和联络,包括水卫和生计,以确保解决方案综合全面。
资源和合作
随着大量流离失所者的到来,许多行动者都会参与其中。为了达成协调良好的应对措施,必须阐明和区分他们的不同作用和职责,并了解地方和国家当局的结构和程序。技术专家通常会执行特定任务。下表为不同阶段推荐了合适的专家。
规划阶段 | 哪些人员可以助力 | 他们可以做些什么 |
需求评估与分析 了解受关注人员的概况和人口特征 | 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人类学家 建筑师/工程师/保护专家 | 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市场调查 评估信息 收集背景信息 分析传统做法和文化习惯 |
安置点分析和规划 | 城市规划人员 物理规划人员 建筑师 土木工程师 水/卫工程师 环境工程师/地质学家/水文学家 | 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可能的升级改造方案 标明危险,并确定面临重大风险的定居点 进行调查和地形研究并评估水源容量 推荐解决方案和最恰当的安置方案 估算成本和资源要求 |
实施 | 物理规划人员 城市规划人员 土木工程师 建筑师 后勤人员 | 制定工程方案和风险管理计划 监督实施过程 |
附录
鏈接
主要聯繫人
方案支助和管理司住房和安置科。邮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